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
单元特点:
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构建活动主题。家乡是学生生长的地方,对学生而言是熟悉、亲切的。“我们生活的地方”中的两个活动主题“欢迎到我家乡来”“家乡的故事”的探究内容均来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,需要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家乡的变化、优秀人物等。
⒉学习过程活动化。活动以探究为核心。“欢迎到我家乡来”“家乡的故事”两个活动主题都需要学生亲自去看地图或地球仪,调查、访问、搜集与整理、分析资料来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,培养起良好的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。
⒊注重活动过程完整化。例如,“家乡的故事”活动主题下的“家乡的变化可真大”“家乡山水美如画”“家乡风情更迷人”“可爱的家乡人”“家乡的历史名人”,每个主题活动结束都强调以一定的形式,如画家乡、写小作文、编情景剧等反映活动结果,同时使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得以升华。
⒋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;教科书版式设计灵活,形式多样,具有教强的可读性。
⒌活动呈现方式范例性。教科书中学生的活动呈现方式只是起到范例引路的作用,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。
⒍注重学生探究活动的体验与感悟,强调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生成,而不是灌输。
单元目标:
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:
激发学生热爱生活、热爱家乡的情感,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。
知识与技能:
⒈在家乡地图上查找本地、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,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。
⒉了解识图常识,能辨认简单的图例、方向、比例尺,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。
⒊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,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。
过程与方法:
培养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,如调查、访问、搜集与整理、分析资料等进行探究活动。
教学建议:
⒈在组织教学时,教师可放手让学生通过多途径、多角度去了解家乡。
⒉在活动中,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,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,在学习中升华情感。
⒊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品德教育的实效性,要以家乡优秀人物为榜样,以鲜活的实例教育学生,激发学生爱乡之情,使其树立建设家乡、服务家乡的志向。
单元课时建议:8-10课时
《欢迎到我家乡来》
主题目标
一、结合家乡地图,查找本地(社区、县、市)、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,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。
二、了解识图常识,能辨认简单的图例、方向、比例尺,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。
三、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。
活动准备
中国政区图、山东省政区图或市级地图、社区图。
活动时间:两课时
第一课时
一、激情导入
⒈播放歌曲《我们都有一个家》。
⒉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地图,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。
二、教师出示中国政区图,找出山东省。
⒈交流怎样确定地图的方向。一般情况下,地图上用“上北下南,左西右东”来确定方向。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,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。
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相当于实地距离的长度。比例尺一般有三种表示方式: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
⒊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说明称为图例。我们可以借助图例,知道地图上都有什么。
一、了解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,写一写,填一填。
我的家乡在( )省,( )县(市区),( )乡(镇)。